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迎来百场演出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迎来百场演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8-28 20: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7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学术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迎来了第一百场演出。近2个小时的精湛演出结束时,在持续10多分钟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所有主创主演登台数次谢幕,给《红楼梦》及所有艺术家们献上发自内心的爱与最热烈的礼遇。

自创排以来,民族舞剧《红楼梦》秉持着“百场如一”的精神,在24个月里,走过17个城市、20个剧院,迎接近17万名观众。此前,民族舞剧《红楼梦》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导演、主演黎星表示,《红楼梦》的美学是传统美学,它的审美、气息,包括舞美、服装细节等等的设计上,我们都用了中国传统的语汇去进行包装、解构、整合。“它们就像‘转接口’一样,连接着古典审美和中国传统文学。”

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说:“这样的舞台艺术使得我们又一次接近红楼梦,接近我们熟悉的题材。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人物。这部21世纪的当代舞台作品已被近20万观众看到,他们都在舞剧的表演中间接近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有完整的看过红楼梦,但是这是一个契机,是一个引领,是一个阅读的开始。”

著名作曲家印青用“喜出望外”一词高度赞誉民族舞剧《红楼梦》:“服装、舞美、灯光、音乐都非常好,演员表现很精彩,整体来看,不光是对历史经典的回顾,更多的给予观众美的享受,我觉得这是成功之作,超过我的想象!”

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宏感受到了震撼、简洁、干净、美丽:“编剧和导演非常有想法,只用了三种景,第一是幕,第二是灯,第三是屏风。大幕拉开的是历史,宫灯点亮的是梦幻,屏风褶皱里叠着的是故事,我看到它的大美。应当说红楼梦有几部成功之作,首先越剧红楼梦很成功,电视剧也很成功,接下来就是这部舞剧,非常成功。”

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表示:“舞蹈界的青年人才层出不穷,他们对传统很亲近,不是颠覆,不是调侃,不是虚无,他们把传统化为了一种视角、一种审美,他们的情感是是当代的,观念是当代的,我看到了舞蹈行业崛起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伟科认为这是忠于原著的创作:“我觉得这个剧作是一次非常好的拓展,采用舞剧的方式,把《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做了一次再现。”

自2021年民族舞剧《红楼梦》在江苏大剧院完成首演,不知不觉已完成100场演出,场场满座,热度出圈,将含蓄经典的东方美学传达给全国观众,并凭借红楼大梦的情愫、舞蹈本真的魅力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真爱粉”,二刷、三刷。“荷花奖”期间,甚至有“铁粉”不惜从全国各地飞来,奔赴荷花奖比赛现场“送考”。

民族舞剧《红楼梦》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观众对它的关爱、保护与呵护,正是因为每一场都有观众一点一滴的陪伴和支持,民族舞剧《红楼梦》经历的创作排演之艰辛才更为值得。导演李超表示:《红楼梦》这个题材,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曹雪芹先生的肩膀上,我们要呈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国东方美学的力量。我们的根永远深系着传统,但是我们面向的观众和创作的方向永远是未来。

江苏大剧院自建院伊始,就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原创剧目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以经典文学题材为主要方向,联合多个制作方形成合力,以打造生产型表演艺术中心为目标培养人才的创作通路。不仅着眼于全国范围内遴选艺术人才参与艺术创作,更通过多种手段引进艺术人才,充实江苏文艺创作人才库。既发挥老文艺家的优势和作用,行业青年领军艺术家的加盟也正进一步拓展剧院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度,为打造江苏文艺高峰提供持续不断的源动力。(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