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平:从小镇到名城 “小工搬砖”40年

黄正平:从小镇到名城 “小工搬砖”40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18 12: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黄正平,南通大学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主任、南通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南通古称通州,有别于北京的通州,又称南通州。南通州滨江临海,我的老家就住在距海边二十多里的通州三余镇,它是由近代企业家张謇开垦出来的一个集镇。上世纪初他来到这里之前,这里是茫茫滩涂。可是,高中毕业前我从未去海边看过海,我心目中的海是湛蓝湛蓝的,在青岛,在地中海。

父亲经常出差,每一次我都想要跟着去,可是往往是以一场吵闹结束。我向往外面,小镇以外的世界。镇上没有汽车,自行车可以走远,那也不过是到几里路远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第二年,高中毕业考上大学,表哥送我去上学,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开过,踏着改革开放的节奏我开始了大学生活。在南通转车时,我想去看一眼这座城市。从汽车站沿人民西路东行,来到城西的孩儿巷,看到一排商铺、饭店,竟以为这就是城市中心了,现在想来好可笑。这就是17周岁的我的见识。

我比同学们幸运,学预防医学的“防疫郎”大学毕业来到南通工作,而他们大多分配到县乡工作。正是这一年,党的十二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热词。

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就在东濠河畔,河上有停满了渔民的船,还有流动着运输船,河给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

工作第一个月,我就被抽调到市里的“文明新貌月”活动办公室。没想到,过了十多年后,我担任了市里第一任文明办主任,干的风生水起,助人不留名的“莫文隋”成了全国典型,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南通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我和当局长的市文化局被市委、市政府分别记功。为自己的城市骄傲,为带领文化系统投身文明创建而自豪,但我没有沉溺于眼前,而是把思绪拉到二十多年前,刚工作的我在江海大地掀起新时期的文明浪花。那个时候,天天坐在办公室,打电话通知、接电话咨询。文件油印出来,一张张地折叠、一份份装订好。

改革开放初期调不回上海而屈居调入南通的外地人都留着当初的印象:小城偏居一隅,宜居宜业,可以满足对生活的所有想象。所以,他们把南通当成了现实的选择。其实,那时候能去的公共空间也不多,经常去的就是人民公园,赏元宵灯会、看四季花草,假山、荷花池、九曲桥便留在了我青春的相册里。

而比邻的南通博物苑“藏在闺中人不识”。这是中国人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全国闻名、世界知名。2005年百年苑庆,世界博物馆协会主席库敏斯女士也亲临现场祝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南通建环濠河文博馆群,塑造“文博之乡”文化品牌,我忝列其中,吃的是苦,干得快乐,南通终于成为全国第1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小镇到名城,我的汗水流淌在城市文脉里。当捧着鲜红的二等功证书,泪花里开放出我的心花。城市也是每个人的城市,我想起云南大学老校长熊庆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话:文化是人类一个不能完工的建筑物,我们至少也得做一个搬运砖头的小工。我想,我便是其中的一个。

一次次在濠河边驻足,我的心就被眼前清澈的水激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见了,游船穿梭,海鸥贴着水面腾跃,伴鸟儿一起腾跃的还有鲜活的鱼儿。看到我抒写濠河的读者都会惊叹:南通真美,南通是你的最爱。

是的,我爱这座城市,因为有我四十年的相依相伴。严寒里刨土挖坑,带领青年突击队在海堤旁植上防护林;北土山的烈士陵园,我与伙伴们在泥泞的土地上种下第一片绿;记得在兴东国际机场路旁,我曾豪迈地说,大家记住,这里的第一批树是今天的我们共同栽下的。而今,南通成了全国平原的森林城市,我怎能不感叹、怎能不欣慰?

定居了整整有40年的城市,梦中常常回望的还是老家三余,正是从这里的海边,我走到了濠河畔、长江边。三余镇现在成了通州湾开发区的一部分。行走在昔日的海堤上,我忽然有个发现:这里的海水变蓝了。是的,过去裹挟着大量泥沙的江水,流入南黄海,海水不是常见的蔚蓝,而是让人惊奇的泛黄。风在吹拂,我徜徉在蔚蓝色的梦里,感受与尼斯的蓝色海岸一样的太平洋风光。

南通城的历史伴着我的年龄也一年年地增长,今年已经1064岁。她是古老的,花甲之年的我却感觉她越来越年轻:北岸江边,五山耸立,江上后浪推送着前浪,年轻人在此处拥水吻花。开着自备车,经过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一小时就汇入了上海南京路外滩的人流。

当我又一次站到狼山巅,看眼前最宽处的长江,看大江从这里汇入大海,不禁如年轻人一样心旌摇荡。向海朝东发展,江海大地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有江有海、有山有水,这里是最适合安顿心灵的地方,人与自然相伴、相生,自由栖息。人不禁想起亚里斯多德的名言: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

张謇办博物苑,是“苑”而非“院”,是因为博物馆理念中多了植物,不光是文物。不过,长期以来城市绿化率达不到标准。而今你走进南通植物园,这里就是植物博物馆的世界。而当你走出植物园置身于江边绿化地带时,发现这里是一个更大的植物园,没有围墙,也不需要购票。

南通,有诸多的博物馆都在这二十年创建,历史文化、植物世界,把偌大的南通,造就成博物馆城。这座城市也从小到大,GDP突破万亿,成了江海大城、名城。

40年过去,我从初入城的20岁懵懂少年到如今迈入花甲之年,感叹这座城的成长、成名,感叹我为这座城市拼过命、流过汗、立过功,共创了荣光。今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我也即将退休,年初大学同学聚会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退休不退志,要继续为这座城市添光增彩。(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