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川姜镇探索“小庭院,大讲坛”普法新模式

南通川姜镇探索“小庭院,大讲坛”普法新模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06 11: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南通市川姜镇积极探索“小庭院,大讲坛”普法新模式,让法治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依托自然美,让普法“靓”起来

该镇整合全镇普法资源,依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采用面对面、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形式,以“小环境”解说“大法律”,为村民讲解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将法治宣讲的触角延伸到村民家门口。以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形成法治需求和普法供给动态平衡,法德共进,助力基层普法,让人民群众感受法律的温暖和力量,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截止目前,全镇已陆续开展十余场“庭院式宣讲”,受众人数超500人次,“美丽庭院”飘出了法治宣讲“好声音”。

打造现代美,让群众“学”起来

紧跟现代实事要点,除《民法典》、《传染病防治法》等,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作为普法重点,从群众生活入手,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在实时普法、公益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将法治思想、法治理论送到村民身边。宣传的同时进行热点问题普法问答,现场解决村民疑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不少村民说道:“坐在家门口听普法,又新奇又有趣,好像那些法律法规听起来也更容易理解了。”家门口的普法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推动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注重个性美,让效果“显”出来

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开展好新形势下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普法方法手段,运用新颖的庭院式宣讲,促进普法活动由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让普法更接地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通过针对每家每户个性化的宣传,营造出效果好、互动性强的宣传氛围、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法律法规,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需履行,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信仰。

人民群众是法治乡村建设的主体,法治乡村建设也要紧紧依靠群众。“庭院夏意浓,普法乘东风。”庭院普法打通了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吴洁钰 丁伟)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