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完善基础建设 确保汛期实现“不淹不涝”

南通: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完善基础建设 确保汛期实现“不淹不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27 20: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城市海绵体(李长群 丁从容)

近日,记者了解到,通过南通市最新的雨型研究和暴雨公式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得出南通市2016年以来的暴雨强度,比2016年之前,增加了近20%。据统计,2016以来,该市全市共经历20余次区域性暴雨,2次特大暴雨,这表明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南通近年来面临的短时强降雨比过去越来越多。

随着汛期来临,南通未雨绸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面应对城市防汛工作。

据了解,去年的超长梅雨期,在长江潮位、内河水位基本稳定情况下,南通市区先后经历11次强降水过程考验,城市道路未发生明显积水现象,较2015年夏季类似雨量出现积水点135处(其中水深30厘米以上的积水路段达32处)相比,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有效保障了城市的有序运行。

近年来,南通市坚持防洪排涝与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协同推进,统筹截污、清淤、畅通、活水及生态修复等措施,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破解内涝顽疾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生态修复后的五山片区 吴迎晨摄

建大海绵“蓄住水”

南通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按照“规划扩绿、工程造绿、见缝插绿、社会增绿、均衡布绿、标准建绿”的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形成了城市主次干路、河道绿化为基本骨架,景区、公园、游园多元结合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构建滨水绿地空间体系。按照因地制宜、生态节约理念,依托城市水体岸线,打造岸线自然、绿色生态的特色滨水空间,实现城市水面的动态平衡,先后实施濠河“第一生态圈”、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能达生态通廊、五山及沿江生态绿廊等一大批生态型、亲水型滨水绿地项目,市区累计建成20-100米不等的滨水绿地2000公顷以上,结合城市建设将沟呆塘整合成大水面,新增水面200公顷,全市水面率达9.41%。基本形成“两圈五廊、八湖九脉、多点多带”的滨水绿地体系,为城市水体外围增加了一道严实的海绵墙,有效减轻了城市水体雨水径流压力,成为城市排水防涝的重要缓冲区,南通的生态绿地建设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去年11月12日下午,习总书记来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看到五山及沿江生态绿廊,称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

构建沿路绿廊绿道网络。为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南通市自2013年创新性提出了道路绿化“503020”建设模式,按照快速路两侧各50米、主干路两侧各30米、次干路两侧各20米建设带状绿地,将城市开发活动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道路周边开发活动形成的雨水直接汇集至城市道路雨水管网。同时,在绿地建设时,注重采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提升绿地自身的雨水消纳能力,并能有效分散部分道路雨水,减轻了道路排水的压力。2019年,“503020”模式被纳入了《南通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推广。

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系统。相继建成紫琅公园、南山湖公园、老洪港湿地公园、通达生态通廊、南通植物园等一批100公顷以上城市湿地公园。同时建有唐闸公园、啬园、白龙湖公园等10余处10公顷以上中等规模综合公园,均规划建设3~5公顷不等的景观水体。此外,结合城市水系,南通还因地制宜建设数十处5公顷以下的临水小游园,并配置相应的水体水景。分布均衡、级配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系统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多层级雨水汇集区,保障城市河道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

鸟瞰汛期运行中的通吕运河水利枢纽 钱永昌摄

完善市政设施“快排水”

近年来,南通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易淹易涝片区改造、排水设施建设、设施养护管理、预警应急、低影响开发及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强化排水项目建设。为了确保平时“管得好”,雨季“打得响”,做强城市地下“软实力”。南通市加强对市政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养。通过多年努力,南通市主城区城市排水防涝依托长江水系、内河河道和城市排水管网及泵站,形成完整的由内而外的排涝体系。主城区已建排水管网共4000余公里,排水泵站95座。大中型水利涵闸5座,内河闸127座,骨干河道616条,河道总长910公里,平均河网密度2.22 公里/平方公里,排涝规模465.5 m3/s,排涝模数3.63 m3/s·km2。雨水管网达到20年一遇标准,内河河道排涝接近20年一遇标准,流域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针对“老大难”易涝地段,总投资10亿元,累计完成87处积水路段改造,进一步完善管线监控探测设施,增强道路积水预判能力,提高处置时效性。

开展预防性养护。加强既有雨水管网的全面排查,投资2亿元,应用CCTV、声纳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濠河周边、新城区、观音山城区等重要地段1000公里的主次干道雨水管网开展检测、清淤、冲洗、修复工作,查找解决管道结构性、功能性缺陷、雨污混接、河水倒灌等问题,全面提升管网运行能力。今年汛前累计改造雨水边井1200多座,累计清理雨水检查井、雨水边井4.3万座次,清理淤泥及垃圾杂料约4000余立方;高架桥泄水孔清疏1.2万处次;完成污水检查井清掏1500座、污水管道疏通80公里、泵站泵池清淤86座次,清理淤泥杂物842立方米,保障了汛期城市排水设施运行顺畅。

全面实施控源截污。南通雨污分流工程已开展多年,效果显著,有效规范了污水排水行为,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主城区实施“两高一低”新举措,即雨污管网高质量养护、沿河排口高标准截污、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着力解决污水溢流、直排入河等污染问题。围绕雨污水管网高质量养护、高质量控源截污、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等工作,全面完成市区5000余家“六小”行业排水整治;在管网重要节点安装液位警示装置,通过实时液位数据,调度上下游泵站,使管网达到低水位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开展“333”行动。加强老旧小区、企事业单位管网排查,摸清内部管网淤堵、错接、混接情况,在易家桥壹号院、中远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中,实施雨污分流、管径扩容、强排泵站新改建,完成10万平米机关办公院落排水设施排查和整改提升,进一步减轻汛期老旧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内涝风险。开展污水管网结构性检测470余公里,修复23处。消除生活污染直排口377个,完成56条河道的沿河环境整治。

创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展城市“微治理”,推进城市“微更新”,畅通城市“微循环”。在城市道路提升中,采用透水钢碴砖等新型材料,利用垫层大孔隙、面层微小孔隙的“透水”系统,实现了雨水通过预埋管网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改变了以往由于混凝土垫层不透水而造成的人行道积水状况,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落实推进应急处置工作。完善防水排涝应急预案,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5月13日,市市政园林部门开展市区通甲路隧道、通盛大道高架大暴雨积水抢排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排涝、设备抢修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备战防汛提供保证。5月15日,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市水利、市政园林、气象、海事、公安、消防、部队等开展防汛抢险救援队伍紧急拉练。通过开闸排水、构筑土袋子堤、抽水排涝、植桩固基、应急抢修、应急发电等课目,全面提升各应急分队协调处置能力。

城市地下管网高质量养护中 曹春晖摄

增加引排能力“能排水”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河网密布。水因势而动,雨入管网,管网入河,而后入江入海。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治水新实践中,南通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模式,各条河流形成通盘“活水”。

保持水面的动态平衡。恢复长期因城市建设占用的河道,实现城市水面积的动态平衡。科学治水的最高境界是崇尚自然,用构建生态系统的方式让河流恢复自流自净功能。南通在城区9条通江河道中明确姚港、裤子港为2条排水河道,利用历史形成的水利分区和水位落差,让自然做功,形成了“西引东排、北引南排”的活水畅流格局。

打通断头河。过去因为历史原因,南通市区存在很多断头河,南通利用“拓扑导流墙”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原理是在断头河中央建造隔水墙体,将断头河一分为二,隔水墙与断头河顶部不相连,让断头河形成回流空间,再利用上下游的水位差让水体自然流动。拓扑导流墙技术的优势在于可操作性强,导流墙上方还可改造成游园景观,造福周边百姓。2019年,濠河及其周边区域水系不畅的44条断头河,全部实现水系贯通。

实施智慧调水。按照“全面活水、持续活水、按需活水、两利活水、高效活水、连片活水”的思路,南通建设城区排水设施智慧管控系统,对主城区44个涵闸泵站实行一体化整合,通过大数据汇集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精准观测、联动联调。智慧调水,不仅实现了调水方式由“手动”向“电动、自动、遥控、联动”的飞跃,开关闸时间由“手动十分钟”缩短为“电脑十秒钟”,而且实现了防洪排涝和活水调度的精准化。

城市管网养护中 曹春晖摄

完善制度“防积水”

完善责任体制。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为支撑的城市排水防涝责任体系建设。南通市政园林部门负责市管道路排水设施运行管理,指导全市开展排水防涝工作;水利部门负责防洪和内河水位调度;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暴雨等灾害天气监测信息和预报意见;住建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指导小区内部排水设施养护和排涝工作。

开展汛前检查。汛前组织专家赴各县(市、区)开展检查,从组织领导、工程建设改造、设施养护、预警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防汛工作部署、项目建设、汛前准备、应急管理等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确保度汛安全。

健全响应机制。南通市制定《防汛防旱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启动程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快速高效、科学有序地进行应急抢险,对易积水路段,制定专项方案,明确专人巡查值守。

强化部门联动。应急响应期间,多级巡查,共同应对,及时处置。水利部门及时降低内河水位,增加暴雨期间蓄水能力。污水处理厂在暴雨期间设备全部开启,确保最大处理能力。市政园林、消防、城管等部门人员上路应急抢险。建立防汛工作群,各部门相互联系、沟通,全面提升信息报送能力和联动反应能力。

开展应急演练。今年5月13日,南通市政园林部门开展市区通甲路隧道、通盛大道高架大暴雨积水抢排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排涝、设备抢修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备战城市防汛提供保证。5月15日,南通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市水利、市政园林、气象、海事、公安、消防、部队等开展防汛抢险救援队伍紧急拉练。通过开闸排水、构筑土袋子堤、抽水排涝、植桩固基、应急抢修、应急发电等课目,全面提升各应急分队协调处置能力。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