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促进“银税合作” 以“信”换“贷”赋能小微企

南通:促进“银税合作” 以“信”换“贷”赋能小微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25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丁从容)

3月25日,记者在南通市新闻办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2021年2月底,南通全市“银税合作”贷款余额已破百亿,累计服务企业已超万户。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南通市税务局积极推动“银税合作”工作落实,通过与中国银保监会南通监管分局建立合作机制、共享交换信息、创新融资方式、搭建合作平台,建立了银税企多元联动、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扩大客户范围,极大限度的破解了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南通市银保监分局副局长姜弘杰表示, 南通市税务局通过加强与银保监部门的战略合作,促进“银税合作”以“信”换“贷”激励措施在南通已经落地生根。通过建立联合部署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宣传推广机制等工作机制,形成“银税合作”整体架构。为企业打造了上下贯通、有机衔接、运转顺畅、透明高效的“银税合作”运行体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税务部门深挖合作潜能,充分发挥“银税合作”的普惠效能,对“银税合作”的受惠群体进行了连续扩围,2017年由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拓展至B级纳税人;2019年进一步扩围至M级纳税人,覆盖到面广量大的新办企业和小微企业。(当年A级纳税人1.76万户,占比8.2%;A级、B级纳税人占比47.5%,M级纳税人占比35.7%;针对M级纳税人的扩围,将政策覆盖企业从10.3万户增加到18万户。)通过优化信用政策,积极引导银行聚焦该类企业,根据其贷款需求强、金额小、偿还快等特点,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创新设计信贷产品。

同时,税务部门在“银税合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税收数据的增值利用,借助出口退税大数据平台,在省内首推为中小外贸出口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出口退税贷”,有效盘活出口退税资产,激活企业诚信纳税数据信息,为中小出口企业融资打开方便之门;同时,结合社保费征收新模式,将“社保费缴费”情况纳入贷款信息采集,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的“个人社保贷”和“企业社保贷”新产品,帮助小微企业破解抵押品不足、担保能力不够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叠加影响,当地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资金流问题凸显。南通市税务局主动出击,以“千名税干进万企、助力抗疫送春风”活动为依托,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生活服务、居民收派等9大类行业企业,开展逐户对接、精准服务,将防疫快贷、复工速贷等银税合作产品,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便捷融资渠道送上门。对受疫情影响而逾期申报、逾期报送相关资料的纳税人,免于行政处罚,确保不影响到纳税人享受“银税合作”红利。

国税南通市局副局长常永涛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和引导纳税人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主动纠正纳税失信行为,2020年起,税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纳税信用修复机制。对补申报、补缴税、解除非正常户状态等三种情况,有条件的放开信用修复。纳税人纠正失信行为并作出信用承诺后,按照修复后的纳税信用级别适用相应的税收政策和管理服务措施,进一步为纳税人申请 “银税合作”贷款产品扫清了障碍。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丁从容摄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积极探索将“银税合作”触角向纳税服务延伸。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优势,从行业、规模、经济类型等不同维度,深入分析区域经济运行动态,通过税收大数据精准匹配,细致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纳税人办税行为“精准画像”,将纳税信息应用到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供需体系中,助推本地供应链金融发展。同时,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有效实施分类管理。积极参与针对各领域守信主体和失信主体的联合激励与惩戒,并将采集到的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上市公司、失信被执行人等信用信息,应用到税收管理和“银税合作”工作中,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守信引领和失信警示的良好氛围。

姜弘杰还表示,要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信用建设区域合作,通过实现跨区域涉税信用信息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互认、纳税信用信息查询、联合激励措施共用,为信用产品的风险防控、信用数据的增值利用提供依据和保障。让“银税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