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推介会在常熟举行

“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推介会在常熟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30 18: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30日,“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推介会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声谷核心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共同为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面向未来,随着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日新月异,声音科技正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建筑、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并产生全新的交互方式,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声学教学与科研基地的高校,拥有国内领先的声学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是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落户之后的第一个重大产研融合项目,也是中国声学学会与苏州的一次深度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建设“苏州•中国声谷”,是南京大学携手常熟,与国内外声学领域顶尖科研单位、权威行业协会、知名创新企业等优势资源,强强联合,深化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聚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在与苏州“科教兴市”和“市兴科教”的良性互动中拓展办学格局、创新模式机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南京大学与常熟合作友谊深厚。作为前身即“以科学名世”的百年学府,南京大学在声学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和雄厚的学科实力。当前,随着南大苏州校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南京大学将以创建“中国声谷”为契机,在“名校名城”的融合发展中,不断优化学科和科研布局,启动声学工程等前沿学科建设,深化“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交汇协同,为声谷建设注入“南大智慧”,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南大力量”,也为探索新时代大学内涵与特色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提供“南大方案”。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指出,常熟正在努力探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发展路径,“苏州・中国声谷”就是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落地、战略产业前瞻布局的生动实践。省科技厅还与常熟市举行了“厅市会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县域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共同推进产创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科技厅将全力支持“苏州・中国声谷”纳入全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布局,作为苏南创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支撑;支持其集聚战略科技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加快技术应用开发与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其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常熟有着最适合创新创业的区位优势、最适宜人居的山湖美景、最吸引人的教育资源、最完备的城市功能、最舒心的营商服务。在“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常熟将打造由生态带、声创园、人文城、时光湾、声都会五大功能区有机组成的声学创新区。未来,这里将处处感受到国际化的生活体验,尽显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魅力。他希望国内外声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院士和产业大咖,选择“声谷”、投资“声谷”、入驻“声谷”,在常熟这片创业热土上,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活动中,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张春华,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张淑仪,瑞声科技创始人、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潘中来,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李斌,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等声学专家及企业家代表分别在会上致辞。

推介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推介片《创新引领 声定未来》。中国声学学会(苏州)创新中心(筹)揭牌。推介会还发布了声学人才、产业扶持政策,举行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声学工程学科暨“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人才双招双聘发布仪式和常熟理工学院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总投资154亿元的20个重点声学项目集中签约。

大会召开前,还举办了“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 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南京大学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常熟市人民政府2020年厅市工作会商会议等系列活动。

建设“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有别于传统的政产学研平台合作模式,由地方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社会资本四方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发力,以争创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声学领域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愿景。未来,“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 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声学产业的发展“引擎”,成为全球领先的声学科技创新“尖点”和人才“高地”,成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标杆”。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