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所航空航天类院校齐聚南航 问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40余所航空航天类院校齐聚南航 问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0-20 14: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中国航空学会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在南航举行。国内41所航空航天类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问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郑永安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课程思政”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所有高校都在一直思考的重要命题。作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校,“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更是全体南航人肩负的共同使命。他表示,南航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扎实,优势突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与兄弟高校共同研讨,协力破解“课程思政”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关键难题,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课程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航空航天人才。

围绕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方法、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耦合机制等方面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杨祥,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松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等八名专家学者发表大会主题报告,进行探讨交流。

在主题报告中,多位专家提到“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这一观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杨祥表示,加法的结果实际上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他以南京大学《宇宙简史》课程建设为案例,分析了该门课程站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高度,围绕“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的课程建设目标,凝练与聚焦课程思政元素,遴选课程的知识点,构建创新性的课程体系的经验做法。

结合20多年大学物理的教学实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题为“明理·悟道·育新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实践”的报告中,用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回答了“如何把思政教育之‘盐’融入物理课程之‘汤’?”他表示,“我们应该明确课程思政是焦点不是终点,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课程思政是融化不是僵化,把这个做好了,我们才真正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的概念融入到我们的传统教育当中去。”

针对课程思政的供给优化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松全提出,长期以来,我们面临着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对标重构的过程,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打通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链条,构建新型思政关系,并以哈工大建校百年系列作品为例,强调学校要为老师提供优质的思政资源。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多位学者专家带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分享了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三十三名专家学者还进行分组讨论,就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等方面进行报告与交流。

工业与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李冠宇表示,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三全育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抓手。今后部属高校要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探索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可复制、可借鉴的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

此次论坛为期两天,通过主题报告、大会研讨、现场教学展示和典型经验交流等形式,助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第二届论坛明年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长期以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打造了“课程思政”系列课程,积极构建德育共同体,明确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使专业课教师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南航借助行业资源,精心打造“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品牌,开展“军工记忆”专项实践,组织师生实地走进国防企业单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引领性示范高校之一。(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