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出台15条新政 为“小微”融资纾困

南通:出台15条新政 为“小微”融资纾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6 15: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近日,南通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南通促进金融高质量服务民营企业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破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完善信贷配套支持政策、推动直接融资、帮助民企疏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15条措施。8月26日,南通市新闻办联合当地地方金融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向媒体进行了详细解读。

根实《实施方案》意见,当地将重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定向支持作用。并提出要求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督促指导全市相关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好降准释放资金,切实投放到民营小微企业中,同时明确了“全年办理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超50亿元;全年向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不少于40亿元”的具体目标。鼓励全市金融机构依托江苏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积极试点开办“小微e贴”“小微e贷”业务,对符合要求的“小微e贴”“小微e贷”业务优先提供再贴现再贷款资金。同时要求助推供需双方有效对接,进一步打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难点。提出加快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到2022年,全市上线企业总数达4万家以上,每年活跃用户5000家以上,利用平台成功融资500亿元以上,小微企业首贷率提高到5%以上;针对政务信息共享,《实施方案》还提出,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模式,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股权、仓单、订单等质押贷款业务;在扩大“银税合作”业务规模的基础上,探索公共信用信息和水、电、气等公共事业领域信息在信贷服务场景中应用。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四级调研员顾钰辉向记者表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要解决银企对接问题,还要破解信用不充分、小微企业增信难等问题。据他介绍,《实施方案》明确,要发挥担保和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加快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落实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合理调整担保费率和抵质押率及抵质押品范围,逐步取消反担保等要求,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以及具有高成长性、轻资产特点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民营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增加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受惠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实施方案》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需进一步提高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同时要求,金融监管部门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制造业贷款考核办法,以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为重点,形成贷款户数和金额并重的考核机制,引导银行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首贷户数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需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流程,到2022年末,实现市区抵押登记全流程线上办理,全面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违规收费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信贷领域强行返点等违法违规行为,减少通道和融资中间环节。对于国有法人金融企业,要明确差异化考核目标,根据支持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增长情况,适当降低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增加服务成效考核内容。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上市资金奖励力度,鼓励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等资本市场。优化“民营企业改制和上市过程中股权转让、土地处置、项目报批、历史沿革审核、社保、税收、企业注册登记、环保等事项的审批流程。”等多项举措,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并要求积极探索市级财政支持民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奖励政策。据顾钰辉透露,近期,该市即将出台新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通过发挥企业上市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审批绿色通道、降低企业股改成本,增加上市挂牌奖励、再融资奖励和并购奖励等内容,助力民企做大做强。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化解流动性风险。《实施方案》还提出,要从帮助企业降低资金周转成本、为民企纾困、深化融资会诊帮扶机制三方面入手着力化解流动性风险。对非法金融活动行为将进一步加大严厉的打击力度,以此确保并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对于金融机构,要“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严肃查处金融市场违法违规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失信企业,要“坚决遏制和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追究犯罪行为主体刑事责任。”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家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相关工作要求,督促各级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属企业认真清欠,完善长效机制,严防新增拖欠。”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透明、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确保民营企业有明显获得感。

顾钰辉表示,当前,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就业压力较大。保就业的关键就是稳企业,特别是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