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养老购买服务补贴再增3类对象 不断激发社区“微”自治创新活力

南通:养老购买服务补贴再增3类对象 不断激发社区“微”自治创新活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26 17: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6日,记者从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南通市民政局联合召开的当地民政2019年度惠民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通市特别是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当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拓展社区“微”自治、推进治理精细化等方面不断通过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标准及质量,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从容摄

据该市民政局副局长沈华介绍,该市刚刚调整出台的《南通市市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办法》覆盖该市崇川区、港闸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园区及通州湾示范区等五个地区,通州区仍按照目前执行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标准执行,待通州“智慧+养老”实施满一年后将自行调整。他告诉记者,此次调整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保障范围更广。与原来相比,主要新增了3类对象: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人、重点优抚对象60周岁以上老人及75周岁以上无子女家庭的老人。此外,原来普惠至90周岁以上老年人,现扩面至84周岁以上所有老年人。调整后,市区(不含通州区)近3万老人纳入保障范围,较原先净增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二是保障标准更高。分散供养的三无、五保老人和低保家庭老人享受300元/月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低收入家庭老人、重点优抚对象老人、75周岁以上无子女家庭的老人、8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老人及9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100元/月政府购买服务补贴;84—89周岁老人享受40元/月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三是服务项目更多。此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全部采取市场化方式供给。老年在家可享受助餐、助洁、助医、助康、助浴、助购、助行等生活服务,以及康复保健、心理疏导、短托照料等专业服务。据他介绍,去年以来,该市试点推进“居家+社区+机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目前崇川、港闸区90%的街道实施了链式养老服务,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到多样化的专业养老服务。

而在本月17日,该市尊老金申请系统在南通政务服务APP——“南通百通”也已顺利上线,至此,当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尊老金的“掌上”申请。沈华表示,今后,南通市户籍、80周岁以上老年人申请尊老金,无需再到社区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申请人或代理人经过AAP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系统确认通过后,只需将申请人身份证、家庭户口本首页、户口本申请人页以及银行卡照片上传即可完成申请操作。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地,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就可通过“南通百通APP”轻松完成尊老金的“掌上”申请流程。

记者发现,从2015年起,该市就在全省率先开展“12345”村民小组自治工作实践,通过4年努力,在全市自上而下构建了具有南通特色的小组(邻里)“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该项目被评为“2017江苏现代民政创新成果”,2018年被省委改革办列为“全省28条基层改革经验案例”之一,获评2018年度市政府创新奖二等奖。2019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被江苏省民政厅确定为2020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宣传江苏专版主题之一。

南通市民政局副局长吴明华告诉记者,在拓展社区“微”自治、推进治理精细化方面主要创新举措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按农村社区 60户左右、城市社区300户左右的区域范围,因地制宜完善了社区自治基础单元——小组(邻里)来创新组织架构,设置更加科学的“微单元”。二是通过设立小组(邻里)理事会,民主推选一批村(居)民小组长(理事长),协调小组(邻里)事务,开展小组(邻里)活动。引导和培育服务类、公益类、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在小组(邻里)内开展多方面的服务。通过坚持培育发展,形成更加有效的“微力量”。三是各地充分利用小组(邻里)服务处平台,以“邻里守望、和谐相亲”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睦邻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实施科学整合,打造更加亲民的“微平台”。四是注重以民为本,积极开展以生产互助、养老互助、救济互助等为主要形式的小组(邻里)互助活动,为村(居)民排忧解难。提供更加优质的“微服务”。五是发挥多元参与,通过党建引领建立以“协调会、议事会、评议会”为基础的民事决策协商监督机制,实现“大家事、大家议,群众事、群众决,公众事、公众评”;同时,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建小组(邻里)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推进小组(邻里)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构建更加开放的“微机制”。

吴明华表示,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使得小组(邻里)服务处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城乡居民的重要桥梁,基层突出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等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平安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一批有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微项目”活跃在小组(邻里),积极开展各类服务,得到居民群众的赞誉。使得为民服务更接地气。同时,各地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共同制定并遵守邻里公约,培育邻里精神,初步形成了“主动融入多·各自为政少、相互保护多·彼此伤害少、服务创造多·索取消耗少”的社区和谐新局面,切实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各地在社区“微”治理方面大胆探索,小组(邻里)“微”自治创新成果也遍地开花,自治活力不断得以激发。

发布会上,当地民政部门还就对日前南通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进行了解读,该《通知》重点从七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临时救助制度专项改革,促进形成更完整、更温情、更高效的困难群众“急诊救助链”。以此破解基层存在临时救助门槛高、程序复杂、时效性不强、救助水平整体偏低等问题、难题。

南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汤雄向记者表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据他介绍,南通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补差绝对值位列苏中第一。在省内率先出台专项制度深化临时救助制度改革,“急诊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累计救助2.7万余人次,发放资金1944.4万元。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人占比达到9%。(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