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精准施策保蓝天 铁腕亮剑驱“劣币”

南通:精准施策保蓝天 铁腕亮剑驱“劣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05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5日上午,适逢“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当天,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南通市副市长陈晓东,南通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立新,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吴忠灿等部门主要领导就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大整治、构建大体制、完善大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环境执法监管、服务企业、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等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向社会进行了通报。

据陈晓东介绍,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一张图”。构建“两廊四区”的空间格局(“两廊”即打造生态绿色廊道和观光交通廊道,“四区”即建设滨江主城区、西部滨江区、启东片区、江海交汇片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三生”岸线比例由48:3.5:48.5调整至39:10:51,将长江市区段核心区——五山地区的长江岸线,由生产型调整为生态型、生活型岸线,还岸线于民、还绿色于民。腾出7公里滨江岸线,建设狼山、军山、滨江等7个生态片区,建成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让生产岸线回归自然、还江于民,目前,长江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同时以问题为抓手。全市清理取缔53家非法码头,累计清理盘踞在沿江入江河口的小杂船2600余条。完成58个环境问题整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两年多来累计关停化工企业超200家,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15家化工企业完成关停退出。他表示,沿江地区一律不再审批、新建各类化工项目。

南通市副市长陈晓东

在精准“治气”方面综合施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用区,持续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和“回头看”执法检查,全市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全社会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比2016年度减少181.2万吨。超过三分之二的燃煤热电机组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终减排量达5000吨以上。完成工业VOCs、汽修、餐饮等整治项目400多个,有效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臭氧防治起到了明显效果,首次扭转了近年来臭氧浓度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在市区21家工地建设安装了69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配套了视频监控,强化数据运用,推动信息共享,为市区扬尘防控和执法提供科技支撑。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清单,启动四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累计部署推进17次应急管控,提前实行“缩时削峰”。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市PM2.5浓度4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0.9%;优良天数比例78.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在系统“治水”方面紧盯短板。突出抓好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围绕14个水环境重点断面,组织编制达标整治方案,实施184项强制减排措施;开展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增补实施504项应急管控举措。市区以濠河及周边45平方公里的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中心城区完成8条河道整治工作,正在施工14条。全面完成排口溯源工作,共查出排口323个,已封堵废弃排口132个,对存在排污情况的86处排口交办相关主体进行源头整改。去年,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万吨/日、污水管网304公里。大力推进管网“十个必接”,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达到60%以上。今年以来,加快建设8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建配套污水管网48公里。同时,突出抓好养殖总量减控和污染治理。去年以来,共控减生猪存栏量55万头,清理环境敏感区域畜禽养殖场(户)近3000家,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今年1~5月,南通全市水环境质量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31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61.3%,各断面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均明显下降。国考如东县如泰运河东安闸桥西断面平均水质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类别,氨氮、总磷均值同比下降50%以上。主要入海河流、入江支流全部消除劣Ⅴ类。

在治“土”方面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有序推进工业退役土壤调查和修复,完成36幅地块调查评估。组织开展打击进口“洋垃圾”专项行动,实现全市固废零进口。大力推进危废“去库存”行动,截至目前已削减75%的库存危废。去年建成6个危废集中处置项目,项目数及规模占全省的20%以上,危废处能提升至22.9万吨/年。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39%,在海安白甸镇等6个乡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新增生活垃圾处置能力800吨/日。力求实现“固废不出县,危废不出市”目标。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以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截至目前,466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事项基本完成整改,43项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达到序时进度。

同时,不断创新环境制度。建立鲜明的经济政策导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工作,50家企业签订赔偿(修复)协议,缴纳保证金1.1亿元。525家重点排污单位设立环保总监,推进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再造。对3537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评级,联动实施绿色信贷、差别价费奖惩措施,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政策法制基层联系点。完善行政调控措施。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有效激励和倒逼各地政府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累计开展排污权交易34笔,成交金额1068万余元。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率先实施《污水“零排放”企业减免污水处理费管理规定》等办法。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建立以环境教育馆为龙头,50个环境科普教育基地为单元的环境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公众看生态”、“圆桌对话”等活动,推动生态环保共建共享。在当地市委机关报《南通日报》设立“曝光台”、“回音壁”、“致歉栏”等栏目,去年以来,主动曝光环境问题13批次102件。

为维护良好的环境秩序和公平市场环境,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南通生态环境局局长孙立新就2018年度环境执法监管等方面作了通报。据介绍,去年以来,南通全市环境行政处罚1668件,处罚金额2.62亿元;其中,纺织化纤类处罚占比最高、达到29.7%,冶金机电类占27.4%、化工医药类占13.67%、农业类占9.7%,四个行业占比较2017年增加4个百分点。运用四个配套办法办理案件219件,较2017年增加54件,其中运用按日计罚4件,查封扣押64件,限产停产101件,移送行政拘留50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38件。从环境违法涉及的要素看,水、大气、固体废物案件分别占22.05%、17.54%、12.75%,建设项目类案件42.8%。

据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局对去年“六五”以来的1000余件环境案件进行了梳理,排出环境违法10大典型案例并进行了通报,这些典型案例都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南通盛泰食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责令停产案,企业限产期间仍超标排放废气,被责令“停产整治”。崇川区香蜜湖娱乐会所噪声超标按日连续处罚案,首次对娱乐服务等非工业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为解决城区噪声扰民问题起到示范作用。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海安有限公司未通过环保验收公开道歉案,鼓励违法失信企业公开致歉,致歉承诺整改情况列入处罚裁量情节,体现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理念。南通亚太颜料公司违反“三同时”制度案,企业利用空置厂房擅自新上“散乱污”项目,被实施双罚,不仅处罚单位,同时处罚直接负责人。

孙立新表示,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罚金额每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今年公布的10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继续公开了违法企业的真实名称,希望能真正发挥典型案件警示作用,起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

据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吴忠灿介绍,今年以来,会同行政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检查96次,出动执法人员298人次,通过联合检查帮助企业整改问题32处。截至目前,全市共核查环境企业615家,排摸428家。1-5月,南通全市共侦办破获海安“3.20”污染环境案、启东“4.9”污染环境案、如东“5.9”污染环境案等11起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9人。成功斩断6根污染链条、封锁11个污染源。

陈晓东表示,一年多来,虽然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但一些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方面,PM2.5浓度尚未达到二级标准;水污染防治方面,优Ⅲ类比例未达到年度目标;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危废处置能力不足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同时,他进一步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艰巨,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希望共同携起手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牢牢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并进,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南通而共同奋斗。

记者了解到,去年南通蓝天总天数291天,为江苏全省之最。今年南通生态环境方面工作的主要目标将实现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71%,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78%,省考以上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年内基本完成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与整治任务,长江干流及洲岛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50%以下。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8%。确保造林成活和保存率达95%。(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