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身影:幽默的批判与批判的幽默

近日,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第58届国际艺术双年展。展览于2019年5月11日至11月24日向公众开放。自1895年成立以来,威尼斯双年展被喻为“双年展之母”,在国际艺术领域,它是掌控着艺术权威和最高学术标准的国际大展。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身影:幽默的批判与批判的幽默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5-18 21: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第58届国际艺术双年展。展览于2019年5月11日至11月24日向公众开放。自1895年成立以来,威尼斯双年展被喻为“双年展之母”,在国际艺术领域,它是掌控着艺术权威和最高学术标准的国际大展。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这句英文在西方政客之间广为流传,认为最早来自于中国——二战前夕,阴云密布欧洲大陆之时,时任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哥哥奥斯汀·张伯伦给美国国际法学学会副主席弗雷德里克·库德特信中的一段“中国人常常用这样的话来诅咒对手,‘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没有任何时代比当今更令人感到不安。毫无疑问,诅咒已经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从一种危机走向另一种危机。”自此以后,这句带有黑色幽默的俗语,便被西方政客不断引用。

本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伦敦Hayward Gallery艺术总监拉夫·鲁戈夫(Ralph Rugoff)之所以将这句“伪诅咒”选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因为在他看来,原本的语境中,“有趣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危机、错综复杂的年代而非美好的大同世界,时至今日,如何思考并面对这个开放性的话题,就成了考验参展艺术家们创造能力的挑战。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此前表示,希望双年展能够为观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场馆”(open gym),让人们感到自己参与其中,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相遇,能够直接地发现作品所呈现的“他者”。“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当走进展馆的时候,‘公众’成为‘访客’,然后再成为‘观众’”,鲁戈夫则认为,展览首先要让人“迷失方向”,然后才是参与和发现。

中国艺术家马聪亮相双年展核心展区

5月8日,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式拉开序幕。除了中国国家馆,作为MA-EC严选的6位全球艺术家之一,来自中国南京的艺术家马聪亦将携作品《诸(猪)事皆宜》(All is well)登陆双年展核心展区——军械库(Arsenale)。

Luca Beatrice主持的MA-EC展馆开幕现场,艺术家马聪发言

本次MA-EC展馆策展人,是意大利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与都灵国立美术学院教授Luca Beatrice。除了曾经担任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策展人外,Luca Beatrice还担任罗马四年展组委会主席、2003至2005年布拉格双年展策展人,并于2005年策划意大利帕艾司徒考古博物馆年展,在策展领域资历颇深。

用黑色幽默回应黑色幽默

对于这样一个展览主题,马聪颇有思考。“‘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这句话的语境,既包括一般的语言因素,比如文章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等,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参与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语体环境、突发事件等。”马聪说,“这句所谓“中国咒语”的传播,其实是特定语境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误读和误传。”

面对这样的“命题作文”,马聪试图通过在趣味性和批判性之间寻找一个交集来对这句西方发明的“中国诅咒”做出回应。他的灵感来自对Instagram, Twitter,WeChat, QQ等人与人之间虚拟沟通媒介通用的“Emoji”表情符号的调侃。在马聪看来,这些司空见惯的表情,实际上都可能是对某种“不确定”的试探,对“约定俗成”的诘问,对“既成事实”的无奈,对强势的反讽,对无厘头批判的反批判。

艺术家马聪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如果能利用这个契机,由中国的艺术家以艺术作品的视角来给出恰如其份的回应,将是一个“说好中国故事”不可多得的机会。”

“因此,通过对“语境”的解读,来引发观者对客观事实的重新审视与再思考,是创作《诸(猪)事皆宜》(All is well)的初衷。”

造型的解读:造型被限定为简约的猪头外形。捂住眼睛或眼睛被捂住,看不到眼睛使表情变得暧昧,又充满喜感和代入感。人或者任意形象只是各种虚构语境中的填充物,被各种语境挟持,并被赋予各种含义。

时值中国猪年,马聪用中国生肖年主角“猪”为演绎形象,猪头的眼睛皆被捂住,唯有表情区分彼此,在“心灵的窗户”被蒙住以后,表情显得更加暧昧。马聪试图以天天见、又天天视而不见的表情符号唤醒客观表象之下的事件真相和精神真实,促使观者在面对当下无法选择的生存语境时,换位思考。

“今天,在人和人的沟通中,表情已经沦为格式化的符号,人们已经习惯在虚拟世界中用各种通用的概念符号挤眉弄眼,隔着互联网,人们所见到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马聪说,“误解误读和虚假信息被掩盖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沟通符号下,对客体主观认识的背后,投射的却是主体既荒诞又真实的精神投影,每个人认为合理或者正确的事物在不同语境下,都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

意大利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与都灵国立美术学院教授Luca Beatrice在发表的展评中写道:“马聪的设计(艺术)作品在中国和欧洲都已知名。他参展作品的创作语言具有很强的幽默感,逻辑线条清晰干净,带有显著的当代性、社会性和全球化风格。他将系列符号置入于不同的场景中,从而使场景语境与作品理念产生意料之外的相辅相成,这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作品也因此获得更多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毫无疑问,当语境发生改变,作品的属性、内涵乃至外延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我们在美术馆、画廊或是在更广阔场景中可以看到的成功作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内涵能量和对观众的影响是不同与其它的。”

马聪的《诸(猪)事皆宜》,以西方式的黑色幽默和东方式的喜感以及不即不离的情境代入,引发读者重新审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交融,思考在“有趣时代”里个体与“语境”间的辩证关系,以国际化视角对本年度双年展的“命题作文”做出解读,以当代艺术家的黑色幽默来回应历史上政治家的黑色幽默。

艺术从不位居强势,却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直抵人心。正如本届双年展策展人鲁戈夫谈及展览主题“伪诅咒”时说的:“对于艺术世界而言,认识到艺术‘并不会在政治领域发挥太大作用’这个事实是很重要。但是艺术可以挑战人们的极限,打开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客观事实、图像与情境的理解,提供给我们一种可以在‘有趣的时代’里生活与思考的方法。”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