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打造江海文化IP 提升城市软实力

南通:打造江海文化IP 提升城市软实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07 10: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化艺术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艺术精品生产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南通独特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文气息,近年来,江海大地上的文艺工作者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兼具时代和艺术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

张謇形象首次登上话剧舞台,50场公演后登上国话舞台

市民苏先生是一位戏剧爱好者,每周五下午,位于南通市崇川区健康路的伶工学社舞台下都会出现他的身影,台上演员唱得精彩,台下的他沉浸其中,不时摇头附和。除了戏剧,苏先生对舞台艺术都很痴迷,2017年,南通原创话剧《张謇》在南通公演40场,苏先生“三刷”该剧,仍不过瘾,2018年6月15日晚,话剧《张謇》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成为江苏唯一入选的剧目,苏先生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话剧《张謇》在首都打造的“张謇IP”,让全国观众都了解了南通,了解了江海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南通文化软实力。

南通伶工学社

其实,苏先生艺术“追星”的路上并不孤单,在他的身边,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南通人,他们延续着南通人对艺术的痴迷和热爱,一代代传承着海纳百川、开拓开放、刚毅自立的江海文化。   

思绪回到百余年前,当时,赵丹、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4位喝着濠河水长大的孩子,在崇敬中学“小小剧社”这块艺术的沃土上扎根,萌芽、茁壮成长,并在日后成功走上电影艺术道路,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记忆,立下了一座又一座不巧的丰碑。

张謇话剧剧照

而张謇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欧阳予倩的友谊也写下一段佳话,至今,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南通更俗剧院内,一座“梅欧阁”记录着南北剧界泰斗的同台聚首的珍贵瞬间,似乎当年“南梅北欧”在更俗剧场联袂演出的《游园惊梦》、《思凡》仍然余音绕梁。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怎样把这些南通故事以文艺的形式讲给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听?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打造江海文化这张名片,取得了丰硕成果。

南通是话剧之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通一批话剧艺术家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上百部优秀剧目,其中不乏优秀的原创作品,如《南海长城》、《年轻的一代》、《焦裕禄》等。近年来,原创话剧《长桥人家》等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然而,对于南通人而言,人人都熟悉的张謇形象却从未出现在舞台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2017年,南通艺术剧院开排话剧《张謇》。这部话剧由南通艺术剧院、港闸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是南通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艺术精品,是南通市政府与江苏省文化厅战略合作重要项目。

据了解,话剧《张謇》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明华担纲导演,第十七届中国梅花奖得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一级演员康爱石扮演张謇。

2017年,话剧《张謇》在更俗剧院首演后,连续商演50场,观众超过5万人,创造了南通原创剧目连演场次的纪录。随后,在“精彩江苏”文艺展演评比中,《张謇》又荣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优秀剧目奖、导演奖、表演奖。在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名单中,话剧《张謇》榜上有名。去年,话剧《张謇》受邀参加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这是南通原创大型剧目首次参加国家级艺术展演。

在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上,话剧《张謇》连演三场,在厚重的音乐声中,在场的千余名北京观众看到了百年前的南通和南通先贤张謇形象,他们为张謇“以一人救一国、以一人敌一国”的气魄和情怀担当热情鼓掌。

张謇话剧剧照

在话剧《张謇》亮相国话剧院的同时,由南通市委市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和南通博物苑承办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南通首次以专题展的形式向首都公众推介张謇,不仅再现了张謇在实业、教育、文化、慈善、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还展现了新时代的南通在张謇时代精神的鼓舞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央军委原委员、解放军原总参谋长陈炳德,两院院士吴良镛,部分在京的南通籍省部级老领导,国内文博界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张绪武等张謇后人都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

通剧唱响新年戏曲晚会,让全国人民听到南通声音

如果说“张謇”让2018年的北京刮起了一阵南通风,那么,在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上,南通通州通剧团则让北京人民、全国人民听到了最美的南通声音。

通剧剧照

新年戏曲晚会是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展现传统戏曲艺术当代发展成果的代表性晚会。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元旦前,国家领导人都将齐聚怀仁堂观看新年京剧晚会的传统。从2014年开始,中央为鼓励和支持戏曲艺术各剧种的百花齐放,将“新年京剧晚会”转型为展示各个剧种发展成果的“新年戏曲晚会”,旨在为各个剧种提供展示平台,扩展生存空间,引起社会关注,促进良性发展。

“欢声洒满黄花地,真情映照碧云天。姹紫嫣红尽开遍,神州大地凯歌传……”在本台晚会的《百戏贺岁》环节,全国各地的地方剧种代表联袂演出,其中包括南通通剧团的演员葛豪和张莉,这也是通剧在国家级晚会舞台上的首秀。

2008年,通州成立南通通剧团,致力通剧的传承和保护,相继创作排演了《儿行千里》、《家和万事兴》、《乡村小路》等一批主旋律、高品位的通剧小戏,多次获得省级和全国大奖。2018年,通剧大戏也相继亮相央视、紫金文化艺术节、中国首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为新时代通剧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打开崭新的局面。

通剧剧照

目前,通剧团的第三部原创大戏《闯非洲》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通剧团团长顾瑞平表示:“通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何保留原本的地方剧种特色,又能有所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通剧,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

导演“打卡”地,越来越多影视剧在通取景拍摄

在不断走出去的同时,钟灵毓秀的江海大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艺界人士来到南通采风、创作。

电视剧《欢乐颂》摄制组在南通时

2018年,经过3年多时间的创作,南通味十足的电影《那些女人》正式在全国公映,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那些女人》导演江平,携保剑锋、佟瑞欣、郑毓芝等主创人员在更俗剧院举行了映前见面会,分享了影片创作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电影《那些女人》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南通城里的一段凄婉美丽的故事。影片通过回忆的视角,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一群不同身份、性情各异的女子,在家仇国恨面前,抛弃前嫌,不计恩怨,与日寇、汉奸、汪伪特工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女人》中,还将出现“奶奶”“嚼曲子”“芽儿”“曲整”等南通方言,“姚港”“西南营”等地名和“火烧竹篱笆”的故事,这些元素会让南通市民倍感亲切。

除了《那些女人》,近年来,不少备受关注的影视作品来通取景拍摄,其中就包括了热门电视剧《欢乐颂》、《春天里》等作品。特别是反映铁军精神的现实题材情感励志大剧《春天里》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引发好评不断。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大剧《江河水》在通取景拍摄,让影视迷的目光跟随秦昊、郭涛、阚清子等明星的身影聚焦南通。

    电视剧《江河水》剧照

电视剧《江河水》改编自杜卫东、周新京的同名小说《江河水》,讲述了一个老港口在新局长江河带领下不忘初心,在时代浪潮中通过“破”“立”和“创”三个阶段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的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江苏人民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具有浓郁的江苏特色。

目前,《江河水》已经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名单。该剧导演李小亭介绍说,《江河水》拍摄期间,南通的取景包括了港口、船厂、企事业单位、南通大学等地,在整个拍摄中,剧组将全力展现南通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南通港口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