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以创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作者:盛峥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9-15 08:05:00
分享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化解粮食产需矛盾守好城市“米袋子”——苏州以创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546吨2016年产本地粳稻以每吨3350元价格成交,这是今年通过我们平台竞价交易的价格最高的一批储备粮!”9月12日下午,在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内,市场总经理陈云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起一笔刚刚完成的粮食竞价交易情况。

买卖双方不到现场,通过网上竞价就可轻松完成粮食交易,作为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自主开发的网上交易平台,“良粮网”的推出正是苏州创新粮食交易、以流通改革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

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迫切。近年来,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面对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自给率低造成的产需不平衡矛盾,如何实现“保安全”和“活经济”的双重目标?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市”,苏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多元供给保障粮源稳定

产业链升级促进富民增收

保障粮食安全,首要任务是要保证粮食供应量,苏州的创新在于,从粮食收购入手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粮源掌控体系。

苏州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继2008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水稻收购价外补贴政策后,2013年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小麦收购价外补贴政策,在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之外,对本地种植户增加每斤0.1元的补贴,目前已累计发放价外补贴5.75亿元。

价外补贴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从一定层面上稳定了地产粮食的供应,然而,仅三成的粮食自给率,在满足苏州粮食安全的需求上仍有很大缺口。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苏州在巩固本地100万亩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基础上,继续在东北、苏北等地建立粮源基地,并积极发挥粮食批发市场“蓄水池”作用,完善以市级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的粮食市场体系,每年为苏州输送约150万吨粮食,极大地缓解了产需矛盾。

与“数量安全”相伴而行的,是苏州对粮食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探索。“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和澄湖现代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合作,订单式种植4000多亩南粳46号全天然优质水稻,每年向市场推出1万吨虎丘牌大米,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江苏苏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群介绍,以往,粮库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备粮食,面对粮食去库存压力和企业转型需求,公司于前年开始尝试“社企合作”、品牌化生产,走上从“稻进稻出”到“稻进米出”的转型之路。

截至今年6月,苏州市、县两级国有粮食企业分别与229家粮食专业合作社(包括合作农场、家庭农场等)开展以互利双赢为基本原则的订单合作、全产业链合作和委托代理合作,涉及粮食种植面积33.18万亩,其中紧密型优质粮源合作基地8.5万亩,并先后培育出“虎丘牌”“沙家浜牌”“润众牌”“禾中旺牌”等一批省市知名粮食品牌。“社企合作”已然成为苏州粮食部门服务“三农”、推动转型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科技创新突显转型实力

“智慧仓储”助推管理变革

“叮咚叮咚,请告诉我P02库的储存状况。”“P02省级粮储,储粮275万公斤,当前库内平均温度15度……”在苏州国储库P02库门前,工作人员和巡仓机器人“叮咚”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款由苏州国储库与北京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全国首台人形智能巡仓机器人,可以实现人机对话、粮情分析、监测预警等功能,特别在粮库熏蒸等危险状态下,可以实时监测有毒气体浓度,为人工作业做好安全预警。

机器人的应用,是苏州国储库在今年3月创新引入无人机巡查库区后,对粮食仓储数字化应用的再一次延伸,更是智能化监管的一次集中体现。目前,苏州市粮食应急保供决策与监管系统已经建成,实现了全市“数字粮库”的互联互通,13个库点开展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粮食收储环境的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原因可查明的可溯源机制。

“储存科技的创新,为我们带来的红利还远不止这些。粮食存放时间的长短,是影响粮食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的成品粮低温仓,可以让一年前的大米‘储新如新’,保证营养、口感不变,大大提升了储备粮的市场竞争力。”赵群举例介绍。

以科技创新助推仓储管理变革,在苏州粮食系统内已经成为常态。昆山市粮食局启动粮食微波烘干技术研发;张家港粮食购销总公司研究的“集成化低温储粮智能控制系统”获得国家专利……从空中到地面、从仓内到仓外,一项项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手段的应用,不仅让苏州粮食仓储实现“立体化”管理,也实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的转换。

市场供应把牢质量关

“强监管”将制度挺在前

一侧是运河码头运粮船只的熙熙攘攘,一侧是市场内运粮车辆的川流不息,位于苏州斜港大桥东侧、京杭运河南岸的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每天都上演着“江南粮仓”的交易盛况。这个苏州市最大的粮油现货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78万吨,交易额达36亿元,也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成品粮现货交易的佼佼者。

“粮食批发市场是外来粮源进入苏州的第一道关口,苏州市区90%的居民粮油供应来自这里,市、县两级粮食批发市场必须坚持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苏州粮食质量安全筑牢坚固的‘防火墙’。”苏州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苏州不断推动依法管粮治粮,着力推进以“一个制度、两个全覆盖、三个必查和六个必检”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质量监管“1236”工程建设,全面把牢粮食质量关。

走进位于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一侧的中心化验室,一楼物理检测区内,东北长粒米、东北圆粒米、安徽杂交米、苏北米……几十个当天抽取的粮食扦样一字排开,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粮食展示馆”。

“我们坚持每天对进场交易的粮食进行登记、扦样,按粮食品种进行分项检测,做到批批检测不漏户、品品检测不漏项。凡被检测的大米、面粉、食用油不符合标准的,开具退市通知单,将其立即退出粮食市场。”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总经理陈云弟介绍。

而为了打通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苏州更是扎实推进“放心粮油”实事工程建设,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共有“放心粮油店(柜)”318家,统一配送机制、年度考核机制、定期抽检机制,从源头上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使市民购买粮油更加方便,得到更多实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严密的监管体系、科学的产销布局,让苏州粮油市场交易更加有序,也让粮食安全作为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压舱石”作用,在苏州进一步放大。 盛峥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