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全力推进富民惠民“大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07 16:54:58
分享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紧扣“大民生”视野,既看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又看质量民生。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满足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与新要求。

“十分钟文化圈”全覆盖

为加快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要求,苏州高新区在狮山和科技城两大核心区规划新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造区域文化设施集群,形成苏州市级文化设施的重要承载区。而被列入苏州市“十大文化工程”重点项目的高新区文体中心,则是该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另一硕果。在高新区文体中心,无论老人还是小孩,白领精英抑或是社会草根,都可以在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它还突破“办文化”的老旧思路,将艺术、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用创意对接起来,创新了众多极具人文特色又创意无限的项目载体,致力于打造一个让人们能够充分融入的健身、养身、修身之所。

据了解,该区3年内提升了2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扩建、改建4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各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00%达到或超过省“八个一”标准。与此同时,立足于新建成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公益性服务职能的提升,也丰富了服务形式、拓宽了服务广度,使受益群众数量大大增加。今年苏州高新区还组织开展了全区首届歌唱器乐舞蹈大赛、“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展演、高新区阅读节等大型活动。2016年以来,全区各类文化展演活动300余场,公益性讲座150多场,放映数字电影1000余场,累计惠及群众55万人次。

打造优质教育“陪养链”

走进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情浓郁的文艺气息,都让人感觉自己徜徉在一片知识的暖阳中,幸福而又惬意。如今,这种幸福正逐步在全区蔓延开来,形成燎原之势。

为了放大优质办学的效应,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区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苏州高新区近3年投入资金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20多所,90%学校的教育设施达到江苏省Ⅰ类标准,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5.6%,基本实现优质学前教育全覆盖。同时,该区深入推进实验小学、实验初中等名校的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探索紧密型、托管型和协作型等多种办学模式,努力打造出了一条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优质教育“培养链”。

同时,全区深入实施教师职前2个月的“岗前实训”、新教师为期3年的“雏鹰工程”、为期5年的“青蓝工程”,形成骨干教师成长一体化培养体系。不仅实现了全区所有学校市级以上名师全覆盖,而且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在数量上初步实现了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基本均衡。

医疗龙头带动构筑15分钟“健康圈”

很难想象,停车、挂号、候诊、检查、取报告......这些原本耗时耗力“老大难”的看病问题,如今在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城医院却能分分钟解决。据了解,只要下载该院全国首创的脱卡结算APP,通过院内定位导航系统,患者就可以按照提示轻松找到自己所要就诊的科室,并在APP上知晓就诊医师及排队等候的准确信息。

2016年3月,该院联合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成立苏州高新区医联体,依托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及“支医帮扶”等活动,逐步建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并开通了市区线、苏安线、东山线、金庭线四条免费班车路线,为辖区居民提供科学、高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今年2月份,该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度合作的肿瘤中心正式成立,又为肿瘤患者打开了一条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绿色就诊通道。不仅如此,该院还打造国际化的苏哈医院,拟引入哈佛医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端外籍人才和技术,目前医院内部改造和装修基本完成。

在医疗龙头的带动下,全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卫生信息建设工程,实现了全区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了在不同机构间就诊时的重复检查。同时,以“15分钟健康圈”为目标,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目前,狮山、东渚、镇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照省级示范标准建成运营;枫桥、浒关、通安、阳山、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正在按标准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全区完成了25 万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建立起居民健康指标监测体系,真正实现了健康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的功能。(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