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南京举行,发稿时,观看比赛的省领导叮嘱记者,突出新闻事实,领导名字不用提;江苏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两位省领导参与调研并讲话,见报新闻以代表调研意见为主,省领导讲话一句未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级新闻媒体每天都在这样经历着作风和文风的转变。
教育实践活动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广电总台等媒体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我们的新闻报道是让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这把“放大镜”可照出媒体作风与文风之弊,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时政类重大活动重大主题怎么报道?如何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中汲取最鲜活的内容?省委省政府严格自我约束,给媒体以很大自主创新空间。省委常委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报道多在千字以下。对比今年7月和去年7月新华日报A1版,每天平均用稿量从7.1篇增加到8.7篇;会议新闻、领导人活动新闻单篇平均字数从1600字降到900字;新闻报道篇数翻两番,每篇平均字数从600字减至280字。长稿风被刹住,鲜活新闻大量入驻,信息容量大增。省广电总台把晚间六点到七点黄金时段更多地留给普通群众。
稿子短了,重点突出了,新闻“亮”了。省委书记罗志军到高邮金港村驻点调研,配文照片是老农勾着罗书记的肩亲切耳语,见报后产生了轰动效应。新华日报次日又推出后续报道《共产党干部就该和群众这样亲——本报一幅新闻照片背后的故事》,详解了罗书记与老农姚长友亲密交谈的过程。这组报道一改领导人活动报道的程式化,图文并茂,生动鲜活,广受好评。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认清摆正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关键。新华日报近期开设了一批专栏,以群众关心的民生话题切入,开展新闻报道和建设性的舆论监督。“立学立行即知即改”专栏,以新闻视角,逐家报道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即知即改的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反对四风回应关切”专栏,回访曾经监督过的事和人,跟踪看整改,整改听反映,读者为之叫好。针对记者写稿中的陈词滥调、套话官话虚话,新华日报编辑部以“淘宝体”诙谐列举了81个少用或不用,倒逼记者深入采访改文风。此后又提出“八个注重”,注重研究问题、注重典型报道、注重言论宣传、注重突出群众主体等,从正面引导记者转作风。7月初,新华日报又一批近3年入职的年轻记者分赴记者站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第七轮记者联系点及“走转改”也同时启动,大批记者走入基层。扬子晚报在报纸和网站上同时发起“‘梦扬子’——读者意见大型征集活动”,读者和网友不少建议涉及到转作风改文风,晚报正在逐一落实;中江网“风言求真”栏目共发布183期,针对网络传言、谣言进行调研分析,还原真相;偏重社会生活内容的南京晨报根据读者调查,第一时间增设了可读性强的时事纵深板块。
“深入现场,架起沟通的桥梁;用心聆听,真诚理解民意,体现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省广电总台《公共热线》栏目,全程跟拍沭阳县章集镇大沈庄村民用水难,反复协调解决问题,并促进当地政府举一反三,确保全镇居民的生活用水。新闻中心发起的“2013,助学圆梦公益行动”走访了数十位贫困学子,观众和网友盛赞“感受到了传播正能量的清风”。江苏新闻广播对现场音响生动丰富的稿件提高稿分和等级,引导鼓励记者将话筒伸向基层,收听率持续保持全省和南京第一。(王晓映唐亚新 陈 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