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南京一位儿科医生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值班表:连续4天,要么白班加夜班,要么总值班,平均每天工作13.5个小时。有网友被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安排吓住,直叹可怕。在与现代快报记者交流时,这位医生只回了7个字:“很平常,经常这样。”
业内人士表示,儿科医生压力大,很多医学生对其望而却步,导致儿科医生人手紧缺,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一现象。
一条微博:从这位医生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从5月18日到21日,他要工作54个小时。微博里没有极力吐槽,只是“拿数据说话”。网友们看了议论纷纷,有人提醒他注意身体,有人调侃他是“金霸王电池”,还有人为他的“遭遇”愤愤不平。
医院里的排班为什么会这样?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与他取得联系,希望了解具体情况。遗憾的是,他说,自己要马上赶到医院上班,暂时没有时间。
“相比起其他工作,医生更要细心、认真,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这么拼命工作,吃得消么?”有市民看到微博后担心地说。但这位医生表示,早已对这种工作节奏习以为常。
一个科室:周日接诊94个孩子,工作日更多
昨天是周日,下午3点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儿内科,一位医生点点鼠标,电脑显示“94”,这是他一天接诊的患儿数量。他说,放在工作日,这数字早已过百。
南京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说,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对儿科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儿科医生紧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他粗略算了一下,他们医院的医护、后勤人员,加上退休人员有1700多人,但每天接收的患儿远远高于这个数,“门诊最高一天接收过6000多名患儿,平均每天两三千名。”这么多患儿分到20多个门诊科室,每个要承担100多人。有些科室人手不够,就从病房抽调医生。再不够,备班要上。遇到重症患儿,科室主任半夜被叫醒接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值过夜班,上午8点多可以下班了,这只是理想状态。”他说,有时“运气”不好的话,夜班医生要开一夜刀,开过刀后要查房,就得坚持到中午12点多。前些年,有老前辈为方便工作,直接住在病区里。
一个班级:同专业34人,留在国内当儿科医生的仅一人
在南医大二附院儿外科,汪锋正在值班。2005年从南医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汪锋一直在南医大二附院儿外科工作。8年下来,年仅32岁的他,头发白了一片。“我刚来的时候,我们科室就主任一人,现在好多了,有7个人。”尽管这样,苦和累依然在。
汪锋住在铁心桥,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坐公交车赶往医院。8点上班,一直忙到傍晚。有时他值夜班,就要24小时连轴转。这样的高强度工作,每隔4天就有一次。“周日我们主任不值班,但他今天也被请来做手术了。”他说。
汪锋说,与其他科室比,儿科医生收入不算高,医患关系难处理,所以很多医学生不选儿科。就拿他来说,班上34个同学,目前留在国内做儿科医生的,只有他一人。
儿科医生一直紧缺 专家建议定向培养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的院长,王锦帆培养了多名儿科医生。提到儿科医生人手紧缺,他坦言,这是老问题。
王锦帆分析,医学院校中,专门培养儿科医生的不多。就南医大来说,以前,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儿科医学方向,每年能招30来名学生,但后来这个方向没了。目前,南医大设有七年制儿科医学,每年培养四五十名儿科医生。一毕业,这些学生就被一抢而光。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表明儿科医生太紧缺了。
王锦帆说,除了孩子病情变化快、与家长医患关系难处理外,“以药养医”的机制也成为一些医学生不愿选择儿科的原因。“对医生来说,收入上不去,尽管这种机制正逐步改变。”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儿科医生是医生中的‘弱势群体’,按道理,相关政策应对他们有一定的倾斜,包括收入、待遇等。但成人医生会提意见,护士也会不满。所以,这个方法比较难。”在王锦帆看来,定向培养儿科医生或许是个解决之道。“国家出钱,大幅度增加儿科的招生人数。学生入校前签好协议,学成毕业后,回到医院做儿科医生。”他说,培养医生是有一个周期的,但如果迟迟不拿出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难处理。(付瑞利)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