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名人堂筹建 首位院士资料入住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2013-05-03 17:39:33
分享

5月2日上午,我国小麦杂交育种开拓者、常州籍院士蔡旭的珍贵资料,被郑重收入常州市档案馆保管。

据悉,这是该馆征集接收的常州市首位院士史料。

“小麦之父”

“这些史料虽已发黄,但它们记录了父亲做人做事的点滴,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提起父亲蔡旭,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蔡楚南饱含深情。5月1日,他驱车1000多公里,将父亲的2箱遗物送到常州。

蔡旭(1911-1985)出生于原武进县后塘桥蔡家村一普通农家,是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及栽培学家、农业教育家、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小麦育种、栽培,使小麦亩产大幅增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记者看到,这些史料有院士的专著手稿、工作照片、荣誉证书、各大国家级媒体的访谈文章,以及他使用过的钢笔、手表、手电筒等。

蔡楚南说,父亲过世后,一部分遗物捐给了他生前任教的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其余一直珍藏在母亲的房间内。2011年,父亲百年诞辰,他开始整理这些资料,感慨良多。去年,他回常寻根,到常州市档案馆寻找父亲的资料,被工作人员的诚恳热情打动,决定将父亲的这批资料捐给馆里。

“父亲并不十分聪慧,但正直勤恳,无论经历多大困难都坚持搞科研。”蔡楚南回忆说,文革期间,父亲白天被批判,晚上还偷偷下地育种,他常帮父亲浇水。父亲的实干精神,让他一生受益,“希望我的家乡人,也能从父亲的精神中获益,也算是父亲为家乡做些贡献吧。”

常州院士64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欢迎常州市首位院士的史料‘回家’。”捐赠仪式上,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郑重承诺,他们一定会好好保存。

据该局征集编研处熊大海介绍,目前,常州籍两院院士一共有64人,数量仅次于苏州,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专业分布于各个领域。

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次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全国共233人当选,常州就有8位:华罗庚、恽子强、秦仁昌、孟宪民、蔡邦华、张景鉞、吴学蔺、狄超白,其中多人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

除了数量多,常州院士还有很多佳话,有的一家就有几个院士,比如兄弟院士柳百新、柳百成,姐弟院士陆婉婷、陆钟武,还有一门三院士的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兄弟。

但目前市档案馆收藏的这些常州翘楚的资料,还仅仅局限于网上下载的照片和基本介绍。

筹建常州名人堂

这批史料的入馆,是常州市档案馆正在筹建的名人堂院士系列的首篇。

记者了解到,市档案馆正在征集名家系列资料,有书画家系列、革命老同志系列、全国劳模系列、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常视察系列、非遗系列等等,包含常州各行各业的大家。

“建名人堂,就是想建立常州人文高地,既丰富馆藏,又让这些名人激励更多的常州人。”李传奇介绍,现在常州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档案馆要记录下城市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市档案馆正在运河五号筹建常州档案博览中心,专门收藏展示常州珍贵档案。该馆呼吁,一些珍贵史料如留在个人或民间,不仅不利于史料保管、传承,还因零散而难成系统,如果市民愿捐赠给档案馆,他们将会小心保管,确保史料的安全。(通讯员 孔令毅 李峥)

实习编辑:段咪

分享

推荐